近期,霞涌司法所緊緊圍繞“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街道”目標,持續加強對基層矛盾糾紛的化解力度,成功就地化解多起矛盾糾紛,切實維護了轄區和諧穩定。
民工遇“薪”愁,人民調解解“薪”憂
“太感謝你們了,終于拿到了我的辛苦錢,我們有錢回去治病了。”楊先生握著調解員的手連連道謝。
近日,居住在霞涌街道某村的楊先生一臉無助地來到霞涌司法所尋求幫助,司法所的調解員耐心、認真聽取并記錄他的訴求。楊先生訴說,他在鄰縣某工地從事建筑工,包工頭承諾2024年2月底結清3萬元工錢,但截至7月25日仍被拖欠1.9萬元工錢,現因其妻子身患急病著急回家治療,多次向包工頭討要被拖欠的工錢未果,雙方產生激烈糾紛,楊先生夫婦感到非常無助,希望司法所能幫幫他們。聽完訴求后,調解員隨即撥通包工頭魏先生的電話,魏先生在電話中承認由于經濟周轉困難,確實拖欠楊先生等人一些工錢,但仍需再等幾天工程款項才能到賬,并表示愿意配合調解。

7月25日下午,包工頭和楊先生到霞涌司法所進行面對面調解。調解員一方面向魏先生釋法說理,希望他能體諒農民工維持生計的不易,引導其主動承擔責任,同時向魏先生釋明相關法律規定和權利義務,拖欠勞務費應承擔民事責任。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得知工程發包方的電話,立即與發包方電話聯系,跟發包方說明楊先生的困境,希望發包方能先行墊付工程進度款給魏先生支付工錢。經過調解員一番釋法明理、利弊分析后,發包方愿意馬上墊付款項給予支付工錢。楊先生和魏先生也同意此方案。最終,雙方協商達成一致意見,魏先生將欠付的工錢支付完畢,該起糾紛得以圓滿化解。
土地征收引糾紛,人民調解促和諧
一場看似和諧實則矛盾暗藏的陳年土地征收糾紛經過霞涌司法所的精準溝通、耐心說和,雙方握手言和,一起長達3年的土地征收糾紛得以成功化解。

2024年7月26日下午,霞涌街道某村村民戴先生和柯先生因3年前的土地征收糾紛矛盾,一同到霞涌司法所尋求調解。經了解,在2021年底某村某果園因發展需要被征收,當時該果園的所有補償款項均被柯先生領取,戴先生本該享有的青苗補償款也被柯先生認領。后續雙方一直因青苗款數目存在分歧,糾紛無法解決。
為了化解矛盾、消除風險、促進和諧,調解員分別對當事人進行釋法說理,一方面勸導雙方“和氣生財”,多些理解少些沖突,一方面就雙方的矛盾糾紛梳理脈絡,確定糾紛焦點,結合具體案例將調解現場變為普法現場,分別從法律角度和實際情況出發,向雙方當事人闡述了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最終,經過調解員的不懈努力,雙方達成一致,雙方自愿接受并簽訂調解協議書,為這起長達3年的征地糾紛畫上圓滿的句號。
家事糾紛家中解,入戶調解顯溫情
為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積極作用,有效預防和化解家庭糾紛、促進家庭和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7月30日,霞涌司法所將人民調解室“搬進”村民家中,通過現場調解成功化解一起困擾雙方長達3年的家庭糾紛案件。
日前,霞涌街道某村民羅女士因家庭糾紛到霞涌司法所尋求調解。工作人員隨即詢問原因,羅女士表示,因家庭內部矛盾導致房產分配問題產生分歧,現夫妻雙方與家中老人關系緊張,無法溝通協商解決矛盾。隨后,工作人員根據羅女士反映的訴求,撥通了其公公黃先生的電話。黃先生稱愿意接受調解,但因自身行動不便,且連日多雨道路濕滑,無法到場調解。為盡快化解矛盾、促進和諧,調解員在征得雙方同意后決定上門入戶調解。
在調解中,調解員先讓當事人“一吐為快”,講清訴求,再采取“背對背”方式向雙方當事人耐心勸說。在全面了解情況后,分別以情、理、法有機結合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一方面勸導雙方“家和萬事興”,多些理解少些沖突,另一方面從法律層面和當地農村風俗習慣方面進行引導。聚焦矛盾焦點,為當事人提出合理可行性建議。最終,雙方逐漸打開心結,矛盾得以化解。調解結束后雙方當事人表示:十分感謝調解員能親自到家里調解案件,不僅為其化解了家庭矛盾,還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人民調解的溫度。
民生無小事,件件系民心。下來,霞涌司法所將努力踐行為民服務的理念,切實做到群眾“吹哨”,調解“報到”,力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